(中国自考人)中国自考人历年真题
在中国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有一群特别坚韧不拔的学习者——中国自考人。他们不依赖传统的校园生活,而是凭借一己之力,在繁忙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中挤出时间,向知识的殿堂发起挑战。自考,这一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成为了他们提升自我、追求梦想的桥梁。历年真题,作为自考备考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不仅是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更是通往成功路上的明灯。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自考人的世界,探索历年真题背后的故事与价值。
一、自考之路,真题为伴对于每一位中国自考人来说,历年真题不仅仅是纸面上的题目,它们是知识脉络的梳理,是考点分布的指南,更是备考策略的制定依据。在浩瀚的自考资料海洋中,真题以其独特的权威性和针对性,成为了自考人最信赖的伙伴。通过反复演练真题,自考人能够熟悉考试风格,把握命题规律,从而在考试中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二、真题解析,洞悉考点历年真题的每一道题,都蕴含着出题者的智慧和对知识点的考量。自考人在解析真题时,不仅要关注题目的正确答案,更要深入剖析错误选项,理解其为何错误,这有助于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分析真题中出现的高频考点和难点,自考人可以精准定位复习重点,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实现高效备考。此外,真题中的案例分析、论述题等开放性题目,更是锻炼自考人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好机会。
三、模拟实战,心态调适真题演练,不仅是对知识点的回顾与巩固,更是对考试心态的一次次模拟与调适。在自考备考过程中,定期进行全真模拟测试,可以让自考人提前适应考试节奏,减少考前焦虑。面对真题时,每一次的正确解答都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每一次的错误反思都是向成功迈进的坚实步伐。这种从实战中积累的经验与信心,是自考人最终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的重要保障。
四、真题传承,共筑梦想在中国自考人的社区里,历年真题的分享与交流已成为一种传统。前辈们通过论坛、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无私地将自己备考过程中整理的真题资料传递给后来者,这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承,更是对自考精神的延续。无数自考人在这条路上相互鼓励,共同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学成才,以考促学”的真谛。真题,成为了连接每一个自考人心灵的纽带,激励着他们不断追求卓越,共筑梦想。
结语:真题之光,照亮自考之路回望自考之路,历年真题无疑是每一位中国自考人心中最亮的星。它不仅照亮了知识的海洋,更指引了前行的方向。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中,自考人凭借对真题的深入研究与反复练习,逐渐成长为拥有扎实学识和坚韧意志的社会栋梁。未来,无论自考之路如何变迁,历年真题的价值与魅力都将永远闪耀,激励着更多追梦人勇敢前行,在自考的天空下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选二历年试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 简述《醉翁亭记》是如何围绕“亭”和“乐”表达文章主题的?
37. 简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表达情感的方式。
38. 简析《一枝花套•不伏老》的思想内容。
39. 简述叶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的社会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 论述陆游《书愤》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自我形象。
41. 试据《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分析红娘的形象特征。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2. 阅读钟惺《浣花溪记》(片段),回答问题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1)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 “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是什么意思?(3分)
(3) 解释下列词语(3分):各不相袭 择胜 暇整
2002年下半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 简述《寄黄几复》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意境。
37. 简析《窦娥冤》场面安排的特点。
38. 据《大闹天宫》简述孙悟空的形象特征。
39. 简析《圆圆曲》在结构方面的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 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如何描写月亮形象的,以及如何通过月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
41. 分析惜春和探春对抄检大观园的不同态度。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节自黄宗羲 《原君》)
(1) 文章中古今对比的手法,说明什么观点?
(2) 文章是如何批判“小儒”的?
(3)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
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2004年下半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6. 简述《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一节的艺术特点。
37. 简析《夜行船套》(秋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8. 简析《项脊轩志》细节描写的艺术特点。
39. 简析《满井游记》写景的艺术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 分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的点染、铺叙的特点。
41. 分析《牡丹亭》(惊变)一出戏中杜丽娘的形象。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2.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 总结这两段文字的主要思想。
(2) 本文作者是谁?文中子房叫什么名字?这段文字所讨论的故事出自何书?
(3) 文中举勾践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4) 解释词语:
报人之志 生平之素 仆妾之役
2019年自考真题: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2020年自考备考已经开始,自考历年真题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料,考前每道真题至少要做1-2遍才会事半功倍。网给大家整理了 2019年4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起来试试吧!
解析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海南经济特区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和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参见教材P222。
点击进入课后练习: 自学考试[ 每日一练 ]、[ 历年真题 ]多种免费试题在线测试,各科真题试卷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