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考试网专注提供全国考试报名时间、最新考试政策解读及备考资料,涵盖公务员、教师资格、职业资格等考试资讯,同步分享职场工作总结模板与学习经验,助考生高效规划备考,一站式解决考试全周期需求。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1.11.3)

工作总结 2025-08-04 06:50:03143未知周初柔

接下来,左文考试网将带你认识并了解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1.11.3)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病理学试题解析(2021.11.3)

1.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哪类血管:

A.小动脉

B.微动脉

C.小静脉

D.大、中动脉

2. 动脉粥样硬化最早出现的病变是:

A.脂纹

B.纤维斑块

C.粥样斑块

D.动脉瘤

3. 高血压能够引起心脏结构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A.右心室肥大

B.左心室肥大

C.左心房肥大

D.右心房肥大

4.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侵犯的瓣膜是:

A.二尖瓣

B.主动脉

C.肺动脉

D.三尖瓣

5. 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关系最密切的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肠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草绿色链球菌

6. 风湿性心肌炎的病变累及:

A.心肌细胞

B.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C.心肌间质的小血管

D.心肌间质的神经组织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知识点。(2)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以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为特征,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D对,A、B、C错),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和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我国AS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多见于中、老年人。故选D。

2.【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知识点。(2)脂纹是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A对)。纤维斑块由脂纹发展而来(B错)。粥样斑块亦称粥瘤,由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是AS的典型病变(C错)。动脉瘤属于继发性改变(D错)。故选A。

3.【答案】B。(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的知识点。(2)高血压时心脏病变主要为左心室肥大(B对,A、C、D错),是对持续性血压升高、心肌工作负荷增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故选B。

4.【答案】A。(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病的知识点。(2)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A对,B、C、D错),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故选A。

5.【答案】D。(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知识点。(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错)最为多见,少数为肺炎球菌、A族链球菌、流感杆菌和淋球菌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仍以草绿色链球菌(D对)最多见,肠球菌(B错)次之。风湿性心瓣膜病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A错)。故选D。

6.【答案】B。(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病的知识点。(2)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血管(B对,A、B、C错),常形成特征性风湿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病变最常累及心脏、关节和血管等处,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风湿病的急性期有发热、心脏和关节损害、皮肤环形红斑、皮下小结、舞蹈病等症状和体征。故选B。

2022天津医学基础知识试题-药理学试题解析(2022.3.9)

1. 防治心绞痛最常用的药物是:

A.普萘洛尔

B.美托洛尔

C.阿替洛尔

D.吲哚洛尔

E.硝酸甘油

2. 关于硝酸甘油药理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降低心肌耗氧量

B.扩张冠状动脉

C.降低左室充盈压

D.保护缺血心肌

E.降低心内膜供血

3. 硝酸甘油释放保护心肌的主要物质是:

A.NO

B.Ca2+

C.O2

D.CO2

E.NO2

4. 下列属于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是:

A.普萘洛尔

B.普尼拉明

C.维拉帕米

D.地尔硫卓

E.尼可地尔

5. 下列属于钙通道阻断药是:

A.普萘洛尔

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C.维拉帕米

D.卡维地洛

E.尼可地尔

6. 下列不属于钙通道阻滞药的功能是:

A.降低心肌耗氧量

B.舒张冠状动脉

C.保护心肌缺血细胞

D.抑制血小板聚集

E.促进血小板聚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E。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药理学-抗心绞痛药-常用抗心绞痛药物的知识点。(2)硝酸甘油是硝酸酯类的代表药,由于具有起效快、疗效肯定、使用方便和经济等优点,至今仍是心绞痛防治最常用的药物(E对,ABCD错)。故本题选E。

2.【答案】E。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药理学-抗心绞痛药-常用抗心绞痛药物的知识点。(2)硝酸甘油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A错);扩张冠状动脉,增加缺血区血液灌注(B错);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减轻缺血性损伤(D错);降低左室充盈压,增加心内膜供血,改善左室顺应性(C错,E对)。故本题选E。

3.【答案】A。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药理学-抗心绞痛药-常用抗心绞痛药物的知识点。(2)损伤硝酸甘油释放NO,促进内源性的PGI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物质的生成与释放,这些物质对心肌细胞均具有直接保护作用(A对,BCDE错)。故本题选A。

4.【答案】A。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药理学-抗心绞痛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知识点。(2)普萘洛尔、吲哚洛尔等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A对)。常用于抗心绞痛的钙通道阻滞药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普尼拉明等(BCD错)。尼可地尔属于其他类抗心绞痛药物(E错)。故本题选A。

5.【答案】C。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药理学-抗心绞痛药-钙通道阻断药的知识点。(2)普萘洛尔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A错)。常用于抗心绞痛的钙通道阻滞药有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普尼拉明等(C对)。尼可地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维地洛属于其他类抗心绞痛药物(BDE错)。故本题选C。

6.【答案】E。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药理学-抗心绞痛药-钙通道阻断药的知识点。(2)钙通道阻滞药的功能是降低心肌耗氧量、舒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缺血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E对,ABCD错)。故本题选E。

 

医学基础知识历年试题(506)-2020天津医疗卫生

1. 哪种免疫现象不是由T细胞介导的主要细胞免疫现象()《医学免疫学》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调理作用

C.抗肿瘤作用

D.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2. 某药半衰期为6小时,一天用药4次,几天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为()《药理学》

A.0.5天

B.1天

C.1.5天

D.2.5天

3. 尿三杯实验中三段均为血尿提示病变在()《诊断学》

A.后尿道

B.膀胱颈部

C.膀胱三角区

D.肾脏

4.奇脉见于()《诊断学》

A.心包积液

B.胸腔积液

C.胸腔积气

D.肺气肿

5.有一长期吸烟的患者,经常咳嗽,现以肺部感染入院,作痰涂片检查,发现脱落的气管黏膜上皮中有鳞状上皮,但细胞无异型性,此为()《病理学》

A.气管黏膜上皮鳞状化生

B.痰中混有食管上皮

C.痰中混有口腔上皮

D.气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

6.患者,女性,50岁。不慎摔倒致左股骨骨颈骨折,卧床治疗7天后出现胸闷、气短而咯血,X线检查显示灶性肺不张,导致患者病情变化的原因是()《病理学》

A.肺动脉空气栓塞

B.肺动脉脂肪栓塞

C.脑动脉空气栓塞

D.肺动脉血栓栓塞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补体的生物学意义的知识点。(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产生的C3b、C4b、iC3b等片段直接结合于细菌或其他颗粒物质表面,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补体受体结合而促进吞噬细胞对其吞噬。这种调理吞噬的作用是机体抵御全身性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是B细胞介导的淋巴免疫(B对,ACD错,本题选择B)。

2.【参考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的知识点。(2)药物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根据半衰期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通常给药间隔时间约为1个半衰期。药物可从体内基本消除。反之,若按固定剂量、固定间隔时间给药,或恒速静脉滴注,经4~5个消除半衰期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本题6小时×4个半衰期=24小时=1天(B对,ACD错,本题选择B)。

3.【参考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常见症状-血尿的知识点。(2)异常将全程尿分段观察颜色如尿三杯试验,用三个清洁玻璃杯分别留起始段、中段和终末段尿观察,如起始段血尿提示病变在尿道;终末段血尿提示出血部位在膀胱颈部,三角区或后尿道的前列腺和精囊腺;三段尿均呈红色即全程血尿,提示血尿来自肾脏或输尿管(D对,ABC错,本题选择D)。

4.【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诊断学-体格检查-一般检查的知识点。(2)奇脉是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正常人脉搏强弱不受呼吸周期影响。当有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一方面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而影响右心排血量,右心室排人肺循环的血量相应减少;另一方面肺循环受吸气时胸腔负压的影响,肺血管扩张,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也减少。这些因素形成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不能触及,故又称“吸停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心脏压塞或心脏的缩窄(A对,BCD错,本题选择A)。

5.【参考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化生的知识点。(2)鳞状上皮的化生:被覆上皮组织的化生以鳞状上皮化生(简称鳞化)最为常见。如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A对,BCD错,本题选择A)。

6.【参考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栓塞的知识点。(2)循环血流中出现较大脂肪滴并阻塞小血管,称为脂肪栓塞。脂肪栓塞的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这些损伤可导致脂肪细胞破裂和释出脂滴,由破裂的骨髓血管窦状隙或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脂肪栓塞。创伤性脂肪栓塞时,脂肪栓子从静脉入右心腔,再到达肺,直径大于20mm的脂滴栓子引起肺动脉分支、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的栓塞;直径小于20mm的脂滴栓子可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经肺静脉至左心达体循环的分支,引起全身多器官的栓塞(B对,ACD错,本题选择B)。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解刨学试题解析(2021.10.18)

1. 下列不是上呼吸道组成部分的是:

A.鼻

B.咽

C.喉

D.气管

2. 以下结构开口于上鼻道的是:

A.额窦

B.上颌窦

C.筛窦后群

D.蝶窦

3. 下列关于环状软骨说法正确的是:

A.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

B.位于甲状软骨的上方

C.环状软骨弓平对第7颈椎

D.为最大的喉软骨

4. 下列关于喉腔说法错误的是:

A.喉腔中声襞与前庭襞之间的部分叫喉中间腔

B.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之处

C. 声襞与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叫声门下腔

D.声门裂感染时易发生喉水肿

5. 下列关于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

B.肺根为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出入的门户

C.左肺的叶间裂包括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3叶

D.肺呈圆锥形,包括一尖、一底、两面、三缘

6. 下列是中纵隔中的器官是:

A.食管

B.心

C.左、右主支气管

D.胸导管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呼吸道的知识点。(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及支气管等。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ABC错),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D对)。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

2.【答案】C。解析:(1)该题考查解的是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鼻旁窦的知识点。(2)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额窦居眉弓深面,左右各一,窦口向后下,开口于中鼻道前部的筛漏斗处(A错)。上颌窦最大,在上颌骨体内。窦顶为眶下壁,底为上颌骨牙槽突,与第1、2磨牙及第2前磨牙紧邻。前壁的凹陷处称尖牙窝,骨质最薄。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有窦的开口通入中鼻道半月裂孔。窦口高于窦底,故窦内积液时直立位不易引流(B错)。筛窦又称筛骨迷路,呈蜂窝状,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C对)。蝶窦居蝶骨体内,被内板隔成左右两腔,多不对称,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D错)。综上所述,本题选择C。

3.【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环状软骨的知识点。(2)环状软骨是喉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A对),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B错)。由前部低窄的环状软骨弓和后部高阔的环状软骨板构成。板上缘两侧各有一杓关节面。环状软骨弓平对第6颈椎(C错),弓与板交界处有甲关节面。环状软骨的作用是支撑呼吸道,保持其畅通,损伤会产生喉狭窄。甲状软骨形似盾牌,为最大的喉软骨(D错)。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

4.【答案】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喉腔的知识点。(2)喉中间腔是喉腔中声襞与前庭襞之间的部分(A错)。声门裂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之处(B错)。声门下腔是声襞与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C错)。声门下腔黏膜下组织疏松,感染时易发生喉水肿,尤以婴幼儿更易发生急性喉水肿而致喉梗塞,产生呼吸困难(D对)。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

5.【答案】A。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肺的知识点。(2)两肺外形不同,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A对)。纵隔面即内侧面,与纵隔相邻,其中央为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或第一肺门。肺门为支气管、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肺根(B错)。肺借叶间裂分叶,左肺的叶间裂为斜裂,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的叶间裂包括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3叶(C错)。肺呈圆锥形,包括一尖、一底、三面、三缘(D错)。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

6.【答案】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纵隔的知识点。(2)纵隔是左、右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胸骨角水平面将纵隔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隔。上纵隔包括胸腺,上腔静脉,喉返神经,主动脉弓等。下纵隔有前中后三部。前纵隔非常狭窄,是胸腺瘤、皮样囊肿和淋巴瘤好发部位;中纵隔包括心及心包(B对);后纵隔包括左右主支气管、胸导管、食管和迷走神经(ACD错)。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

2021医学基础知识试题-生理学试题解析(9-18)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身调节指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B.自身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且灵敏度较低

C.神经调节缓慢、持久、弥散

D.肾动脉灌注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肾血浆流量基本保持稳定靠的是神经调节

2. 反馈控制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内存在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复杂的控制系统,精密地调节着人体生命活动

B.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C.正反馈调节的意义是使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D.正反馈能维持系统稳态或平衡,而是打破原先的平衡状态

3. 有关于神经调节错误的是:

A.望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

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C.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D.反射弧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可继续进行

4. 有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

B.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能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

C.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D.胃内液体属于内环境

5. 关于条件反射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先天获得、形式高级、数量无限

B.与非条件反射共同形成

C.可以建立,不可以消失

D.条件反射的建立关键是条件刺激的形成,一旦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建立即告完成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活动就会结束

B.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

C.机体的基础代谢、能量代谢等随着年龄增加而加快

D.细胞具有兴奋性,其兴奋性随着阈值的增大而增加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自身调节-概述的知识点。(2)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性,而不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应性反应的过程(A对)。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且灵敏度较低(B对),调节常局限于某些器官或组织细胞内,但对于该器官或组织细胞生理活动的功能调节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体液调节缓慢、持久、弥散(C错)。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增高时,牵张了人球小动脉平滑肌,触发其收缩,使入球小动脉管径变小,阻力增加,从而使血流量减少,维持正常的肾小球滤过率为自身调节(D错)。故本题选AB。

2.【答案】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反馈控制-正负反馈的知识点。(2)激素相互作用包括:(1)人体内存在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复杂的控制系统,精密地调节着人体生命活动(A对)。负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的控制系统。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负反馈调节的意义是使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B对C错)。正反馈控制系统也是闭环控制系统,来自受控部分的输出信息反馈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与其原先活动的相同方向改变,这种反馈活动称为正反馈。在正反馈的情况下,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与负反馈相反,正反馈不可能维持系统稳态或平衡,而是打破原先的平衡状态(D错)。故本题选CD。

3.【答案】A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神经调节-反射的知识点。(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B对)。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C对),它由五个基本成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将无法进行(D错)。神经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望梅止渴属于条件反射(A错)。故本题选AD。

4.【答案】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相关激素的知识点。(2)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下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的状态(A错)。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能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B对)。由于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所以生理学中通常把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C对)。体内有些液体,如胃内、肠道内、汗腺管内、尿道内、膀胱内的液体,都是与外环境连通的,所以不属于内环境的范畴(D错)。故本题选BC。

5.【答案】A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神经调节-反射的知识点。(2)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反射(B对)。其特点是:①后天获得(A错);②形式高级;③数量无限;④条件反射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灵活可变且不固定,可以建立,可以消失(C错)。条件反射的建立关键是条件刺激的形成,一旦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建立即告完成(D对)。故本题选AC。

6.【答案】CD。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生理学-生命活动基本特征-概述的知识点。(2)机体要生存,就得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这种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活动就会结束(A对),因此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B对)。机体的运动功能、生殖功能、基础代谢、能量代谢,糖、蛋白质和脂肪三大代谢功能等随着增龄均出现进行性衰退的改变(C错)。活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不同的组织细胞对同样刺激的反应不同,通常可以采用阈值衡量兴奋性的高低。对于兴奋性高的组织细胞,用较小的刺激便能使其产生兴奋,即其阈值较低。对于兴奋性较低的组织细胞,需用较强的刺激才能让其产生兴奋,即其阈值较高。因此,阈值的大小可反映组织细胞兴奋性的高低。两者呈反变关系(D错)。故本题选CD。

发表评论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Copyright © 2021-2022 左文考试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8514号

联系QQ:  邮箱地址: